郑州内涝治理:多措并举,构建海绵城市153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引发的严重内涝,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深刻暴露了其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的不足。如何有效解决郑州内涝问题,避免悲剧重演,成为摆在政府和市民面前的紧迫任务。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任务,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治理,才能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绵城市”。

首先,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是重中之重。郑州的排水系统长期存在管网老化、排水能力不足、雨污合流等问题。大量老旧的排水管道狭窄、堵塞严重,无法应对大规模降雨;一些区域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雨水和污水混流,加剧了内涝的严重程度;部分排水设施设计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加大管径,增加排放能力,并加快雨污分流改造进度。这包括对现有管网进行清淤疏通、更换老旧管道、新建排水管道和泵站等。同时,需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降雨情况,科学规划排水管网的布局,避免出现排水盲点和瓶颈。

其次,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注重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的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雨季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干季能够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郑州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该积极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加大绿地建设力度,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具有重要的雨水调蓄功能。在城市建设中,应充分利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加城市雨水渗透和滞留能力。同时,应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的比例,减少雨水径流,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

第三,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完善预警预报机制。 暴雨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监测预警,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来减少损失。这需要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暴雨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同时,需要完善城市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确保在暴雨来临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包括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储备充足的救援物资,并开展定期的防灾减灾演练。

第四,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环保意识。 内涝治理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市民应增强环保意识,不乱扔垃圾,保持排水管道的畅通;在雨季来临时,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前往危险区域;积极配合政府开展的各项防涝工作。政府也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政府与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

第五,技术创新与应用。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城市防涝能力也至关重要。这包括采用先进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智能排水管理系统、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内涝模拟和预测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效率和应对能力,减少内涝的发生。

总而言之,解决郑州内涝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仅仅依靠单一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以上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安全、韧性的城市,避免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 未来,郑州需要持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并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最终实现城市防涝目标。

这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但为了城市的未来,为了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让郑州这座城市拥有一个更加安全、美好的未来。

2025-08-16


上一篇:键盘卡顿延迟?10招教你彻底解决!

下一篇:如何理解和应对性别认同困扰:一份关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