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防治全攻略273


什么是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由丝核菌属真菌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的毁灭性水稻病害。该病害主要侵染水稻幼苗和分蘖期植株,导致苗期死亡或分蘖减少,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

症状表现



苗期症状:病苗表现为叶片变黄萎蔫,叶鞘基部水渍状褐色腐烂,根部褐色腐烂。
分蘖期症状:分蘖期水稻感染后,部分分蘖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腐烂,分蘖坏死、叶片枯黄。

立枯病发生原因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
病原体侵染:丝核菌属病原体普遍存在于土壤中,当水稻伤口接触受污染的土壤,病原体就会侵入并引发疾病。
环境条件:湿度高、温度适宜(25-30℃)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体生长和传播。
水稻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立枯病的抗性差异较大,抗病性弱的品种更容易感染。
栽培管理:播种过密、施肥不足或过多、灌溉不当等栽培管理不当也会加重立枯病的发生。

立枯病防治措施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主要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防治立枯病的重要措施。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抗病品种,在选种时应优先考虑。

2. 合理轮作


与其他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体的积累。

3. 清除病残体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减少病原体的越冬来源。

4.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药剂处理种子,杀灭病原体,提高种子活力。

5. 土壤消毒


在播种前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对土壤进行消毒,降低土壤中病原体的含量。

6. 合理灌溉


保持适当的水分,避免土壤过湿,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7. 化学防治


当立枯病发生较重时,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有咪鲜胺、甲霜灵、多菌灵等。

8. 生物防治


利用对立枯病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预防要点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良好通风透光性,降低田间湿度。
适时追肥,避免氮肥过多。
及时防治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减少伤口感染。
发现立枯病后,及时清除病株并喷洒药剂防治,防止蔓延。
定期监测田间病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损失。

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立枯病,保障水稻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2025-01-18


上一篇:高血压/低血压治疗指南:改善血压健康的全面指南

下一篇:如何防止浪涌电流对设备造成损坏